1月16日,新華文軒“厲害了,我的伙伴”實體書店人才發展計劃第一季總結暨頒獎典禮在文軒BOOKS九方店舉行,這也意味著從2018年4月20日開啟、歷經近一年時間的比賽完美收官,最終產生了團隊賽一、二、三等獎和個人賽高、中、初級選品師。
如今,圖書選品師已經成為書店的標配。從發行集團到一線門店,圖書選品師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實體書店轉型升級,很多門店對圖書銷售面積和區域進行了調整,一些書店甚至縮小了圖書銷售區域,上架圖書也隨之減少,這就需要書店培養一批選品師,為讀者提供更專業化的建議。
如何根據書店定位進行精準的圖書選品?選品師日常有哪些基本工作?成為一名圖書選品師,需要哪些技能?
雖然每位圖書選品師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方法論,但總體來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自身扎實的基本功底和對外力的巧妙運用,從而達到書與活動的完美結合。
基本功 掌握四種能力
選品是書店的靈魂,它決定著這家書店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圖書的品種及特色的選擇、書店場景化的構建是運營一家書店的重點。這些都在傳遞一種價值觀,是書店所主張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的延伸。可以說,選品的質量,永遠是吸引消費者駐足的第一因素。以下四種能力,是圖書選品師所必備的基本功。
“不一定博覽群書,但一定要愛讀書。”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惠州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張文鋒的這一觀點代表了業界大多數的聲音。在他們看來,愛書是選品師最基礎的條件。而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圖書連鎖業務分公司總經理助理、之江新華薦品團隊負責人謝焱更愿意將其歸結為求知欲,即選品師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主動收集圖書產品的有關信息,并具有團隊精神,葆有好奇心,具有不斷學習的求知欲。
選品師要能夠梳理圖書品種,使其保持現有暢銷、常銷品的同時增加潛力新品以及剔除滯銷品。同時,要有“對新型書店的調性、圖書品牌有深刻的認識;熟悉品種品類歸屬、產品特性、客群特點,對品類品種有較高的鑒別鑒賞能力。”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隨州分公司隨州書城店長陳月月如是總結。此外,對新品的預判能力也不容忽視。這需要從產品的角度出發,判斷新品是不是門店客群所需,陳列出來后能否達到預想的銷售結果等。
該能力需要圖書選品師對上游供應商出版的新書,店堂內的暢銷書、常銷書了如指掌;具有快速的信息搜集與數據分析能力,敏銳的洞察能力,對市場和讀者需求有較強的把握能力。在浙江余杭新華書店文化店店長葛敏看來,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將捕捉的信息在最快的時間內轉化為對相關圖書的選訂和陳列。
圖書選品師不僅要能把需要的書選出來,還要能很好地陳列出來呈現給讀者,會運用創新的陳列手法把分享圖書變成一件既具觀賞性又具實用性的事。這就要求他們針對不同類型圖書的營銷有獨到的見解,具有文案撰寫和組織、協調、溝通能力;還要有組合陳列、“編輯”書架的能力,制造人與未知的書偶遇的能力。
進階術 內外融合打造自有數據
選品是門技術活。西南書城賣場主任、中級圖書選品師楊薇說:“作為圖書選品師,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不能自以為是地判斷圖書的好壞,一切要以數據作為依托,主客觀之間要取得微妙的平衡?!?/span>而這一技術的運用,又可以細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將其匯集到一起便是書店自己擁有的大數據。根據這些數據,結合多維度考慮,篩選出既適合書城客群又體現書城調性的品種。
在內部數據的深挖上,廣東新華和新華文軒的做法值得關注。以廣東惠州新華書店為例,據張文鋒介紹,主要從5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客流分析、成交率分析。利用數據和技術手段,獲取客流數據后,結合書店的數據,就可以每天進行銷售跟蹤,定期分析客流趨勢及規律,再根據客流人群及規律,結合實際進行選品。第二,進行同類商品的對比,可以有效減少同質化商品的選品。第三,對常備品種和重點品種進行篩選。第四,要熟悉門店各個分類或區域新品、重點品是否陳列到位,日常補貨的進銷存退是否合理。把最近的重點品種、顧客的需求、顧客的日常問題等反饋給營銷部,溝通如何通過營銷部的渠道資源來進行更有效的推廣。第五,借助內部系統的力量,查詢圖書銷售情況,進行調整布局。再如新華文軒西南書城,據楊薇介紹,在技術上新華文軒信息中心和系統維護部開發出了能為選品提供數據支撐的平臺,如商品架位管理系統、文軒報表平臺等,“通過這些平臺我們能精準知道在一個周期內(比如一個星期)特定營銷點位的圖書銷量以及具體的銷售品種,然后以此數據為依托對該點位的圖書品種進行微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span>
除了書店自身平臺擁有的數據之外,第三方數據更具行業廣泛性。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第一,開卷數據,當當、天貓圖書、京東圖書等的銷售數據;第二,上游供應商提供的各類電子資訊、信息數據等;第三,來自網絡視頻和微信公眾號以及網站的推薦,如羅輯思維這樣以閱讀為主題的脫口秀節目;第四,豆瓣評價,京東圖書、亞馬遜圖書和當當的讀者評價,以及其他各類書評等。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副經理易曉靜可謂將數據用到極致,根據不同時段的數據進行不同的判斷,例如可以根據半月或者一個月的銷售情況來了解讀者購買的需求;可以根據三個月銷售情況了解什么圖書由暢銷書變成常銷書或者滯銷書,以此進行陳列的變更調換;可以根據半年或者一年的銷售情況了解各個出版社在賣場陳列品種數的比例,來年可根據這一數據著重與出版社聯系;可以根據半年或者一年的銷售情況了解各個類別圖書銷售動向,及時調整庫存。
在這些常規平臺之外,也有書店提供了一些其他技術和渠道的經驗,例如文軒BOOKS九方店高級圖書選品師高鳳翔利用百度指數、各種電商網絡平臺的銷售數據、相似推薦和打分等功能來進行選品,再配合書店的會員系統來對顧客的喜好進行綜合分析;西南書城楊薇從知乎年度書單中了解更多人的閱讀方向。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濱州分公司黃河三路新華書店經理薛波認為,一方面應充分利用現代宣傳手段,如微信、抖音、微視頻、直播、文化社交等新媒體平臺,將自身打造為“網紅”,擴大知名度;另一方面,應重點關注書店系統中總部銷售排名情況,通過篩選和排名找出銷售好的產品,再結合情況分析,決定是否作為進貨依據并重點推廣。
選品中遇到哪些困難?
面對大量的圖書信息,如何選擇?怎樣繼續擴大選品池范圍?品質和銷量之間難以平衡怎么辦?在選品時,選品團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前知曉會出現哪些困難、發生在哪些環節,才能未雨綢繆,將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
謝 焱(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圖書連鎖業務分公司總經理助理、之江新華薦品團隊負責人):
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繼續擴大選品池范圍;二是對于“數據+”的運用。以往的選品中,對于數據的運用往往是從產品出發,分析進貨量、銷售量、以往作者的銷量、同類產品銷量等,這是比較基礎且滯后的數據分析模式;未來的精細選品一是要注重數據的前瞻性;二是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刻畫群體畫像,利用大數據分析,讓選品定位更清晰、精準。
薛 波(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濱州分公司黃河三路新華書店經理):
選品過程中大數據是基礎,但要充分考慮到書店對于讀者閱讀的引導作用,要以提升讀者閱讀品位為己任,這是選品當中遇到的難題。不同地區的讀者閱讀習慣各不相同,不能完全依賴數據的分析,要結合當地的風俗、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不斷學習、調研、分析等。這些只是成功的基礎,真正的最佳辦法是實踐,在反復斟酌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所在,不要怕失敗,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積累經驗。
易曉靜(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副經理):
一名選品師想要全面了解各類圖書的信息難度很大,這需要有深厚的學識與鑒別能力,根據經驗不一定能保證所甄選的圖書都能暢銷或者常銷,要從眾多圖書中甄選出適合門店的圖書,需要長期不斷地學習與揣摩,這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境界。
陳月月(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隨州分公司隨州書城店長):
書海浩瀚,精力有限。
劉 偉(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連鎖分公司采配部經理):
選品師在選品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面對大量的圖書信息,如何選擇,對選品人員來說是一種挑戰。不同的顧客需求的差異性,也對選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葛 敏(浙江余杭新華書店文化店店長):
在目前的書店系統里,只能根據類別或圖書書名關鍵字來選取某一主題的圖書,需要在各類別中一本本挑選,容易遺漏。如果可以用圖書的內容介紹來作為選擇條件,那樣就方便得多了。
張文鋒(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惠州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
第一,市場新書品種量大,選品師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篩選品種;第二,爆品較難出現。
高鳳翔(文軒BOOKS九方店高級圖書選品師):
有時候適合主題的圖書缺貨或者我們跟相關的供應商沒有合作,是選品中會遇到的問題。
楊 薇(西南書城賣場主任、中級圖書選品師):
在品質和銷量之間找平衡很難。一些小眾的圖書其實品質很好,但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醞釀和推廣,才能慢慢有起色。選品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2019年,選品將成為日常業務工作中員工更多思考的問題。通過“厲害了,我的伙伴”比賽,我們學習到更多的選品思路,看到自身的不足和預期。選品之路漫漫,我們愿不斷探索。